(资料图片)
专稿:近年来,滁州市南谯区大柳镇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统领,坚持立足中心、建好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形成区域统筹、上下联动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深化“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治理“战斗堡垒”。镇村分级建立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个性化清单”,并将清单内容纳入“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考评机制,提高年终星级化考评权重,对在乡村振兴、文明创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村书记在年度考核中可直接定为优秀等次。围绕人才储备,在“选、育、管、用”四个方面下功夫、出实招,通过个人自荐、民主推贤、民主测评和征求群众意见等多种形式,吸收17名有经营头脑、管理能力、奉献精神的优秀人才充实后备干部队伍,其中9人已进入村“两委”班子。充分调动发挥农村乡贤能人等群体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打造由“五老”组成(老干部、老党员、老代表、老退伍军人、老退休职工)的“永梅”调解工作室,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4件,网上信访5件,受理率、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
做实“网格治理”,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围绕“一张网格管治理”,把“网格化”作为健全治理体系、深化管理服务的有效方式,划分全镇74个村民组为26个小网格,形成“一网覆盖、一格多元”治理架构。建立“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治理模式,探索“1+5+10”党员联户制度,即每个党员中心户联系5名左右普通党员,每名普通党员联系10户左右农户。截至目前,该镇80户党员中心户辐射带动党员306名,联系服务群众2845户、5800余人。推行“一站式”服务,建立“一门式全天候”响应机制,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发挥网格员哨点探头作用,让居民有诉求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形成“呼—办—评”闭环。实行“点单式”服务,健全“项目、资源、需求”三张清单,推行双向认领、双向服务和按需定单、精准派单,实现群众诉求和服务资源有效对接。截至目前,通过面对面送达、QQ群、微信群、电话反馈等方式,向涉及部门、志愿者、联户党员、网格员精准派发“服务清单”,解决群众医疗保障、基础设施维护等民生问题57件。
坚持“多元共治”,推动基层治理“三治融合”。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连心驿站为基础,搭建民情恳谈会、小板凳夜谈会等平台,让群众参与村级事务,形成“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商”的治理格局。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和重大事项公开制度,制定村干部管理、项目建设、财务支出等制度14项,及时将村规民约、社会救助、村集体经济运行等内容公开“晾晒”,确保基层治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度。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党员志愿活动、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禁毒宣传月、反邪教宣传月等活动为契机,通过村村响大喇叭、微信公众号、视频号,采取实地入户走访、设置宣传咨询台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宪法》《民法典》等重要法律法规,真正把实用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普及到人。围绕建设魅力大柳、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紧跟群众需求,丰富创建活动,累计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80余次,累计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文艺、科普、扶危帮困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200余次。注重选树典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全镇获评市级文明家庭1户、市级好人4人,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月评十佳”典型2人,区级好人6人,区级最美家庭1户。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青年建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20 联系邮箱:39 60 291 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