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不论成绩好坏,任何学生都不该被教育者放弃-快看点

来源 : 中国青年报    时间:2023-06-19 20:01:40


(资料图)

日前,“江西某中学学生被班主任要求中考弃考”一事引起舆论关注。据南昌市教育局通报,当地已成立调查小组,“视频中反映的学生为我市湾里实验学校初三学生,班主任暗示其弃考情况基本属实。”关于此事的后续处理,当地教育局在通报中表示:“我局将督促属地教育行政部门及湾里实验学校积极与家长沟通,妥善处理此事,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据澎湃新闻报道,本次事件的当事学生从班主任处收到过这样的信息:“不要报中考,我们照样给你毕业证,你报了的话,考到290多分才发给你毕业证,如果没考到的话,那就等下个学期再来考一次,考到290分为止,再给你们毕业证”。

在中考前夕,一个孩子收到这样的信息,即便能顺利参加考试,也难免会有心态上的波动。而且,这种来自老师的言语伤害,可能给孩子留下难以消除的心理阴影。认真对待教育事业的负责教师,无论如何都不该说出这样的话。

对于发生在南昌市的这起事件,舆论普遍认为:学校与教师绝不能仅仅因为学生成绩不佳,就对其作出歧视性的区别对待。但在现实中,总有个别学校和老师把学校的升学率看得太重。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成绩出色的学生会得到额外的鼓励与优待,但那些成绩暂时落后的所谓“差生”,却可能成为被忽视、被牺牲的对象。尤其是在初三这个阶段,个别老师认为“成绩已经定型了”,成绩差的孩子短时期间难以提高,于是干脆对他们放任不管,乃至故意打压。

此前,媒体就曝光过某些地区的初中暗示学生和家长接受“分流”,建议成绩差的孩子不要参加中考的情况。针对这类现象,多地教育部门都发文强调要保护学生自愿升学的权利。比如,苏州市教育局就明确要求“严禁以任何形式阻碍学生参加中高考报名”。

如何对待所谓的“差生”,体现着教育者的责任与智慧。首先,教育者应当明确意识到,处于成长期的初中学生有很大的可塑性,一时成绩不佳,不意味着今后分数不能提高。即便考试成绩较差,也不意味着就应被打上“差生”的标签。只以考试成绩论高低,是一种偏颇、不理性的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是,每个学生都有权在升学考试中以努力争取更好的前途,这一点不应也不能受到过往成绩的影响。

再者,一些成绩差的孩子,并不一定真的学不好或者不爱学。初中生处于青春期的起始阶段,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这个阶段的孩子叛逆心强,好奇心也强,容易有强烈的个性。当个性不符合应试规则时,自然难以考出高分。笔者就认识一些这样的中学生,他们可能会沉迷于某些特定的兴趣爱好与娱乐活动,进而影响考试成绩。这种情况并非不能扭转,但需要教育者循循善诱、对症下药。

比如,家长和老师可以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设法帮助他们发掘学习的主体性,使其专注于课程和考试。老师还可以通过网上交流、线下家访等形式,与学生保持更密切的联系,及时掌握其心理动态,不让孩子有被抛下的感觉。如果教育者能做到这些,即便是那些在学习上面临一定问题的学生,也会感受到关怀,走上发展进步的正途。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里,很多人未必不明白这些道理,但缺乏必要的责任心与耐心,被急功近利的心态所误导,最终耽误了孩子的前程。鉴于以上情形,教育工作者还需从现实案例中汲取教训,科学引导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体现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X 关闭

精心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青年建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20   联系邮箱:39 60 291 42@qq.com